用餐時間:2018. 07
雖然說現在飲食大都西化或者多少受到西方文化影響,但我真的必須講,
亞洲料理的迷人之處,比起西方飲食有過之而無不及。
從許早開始,亞洲人就善用辛香料與各種動植物食材入菜,成為各種醉人料理中的精髓,進而傳播至歐洲。
就說我們台灣最熟悉與普遍的中式、日式、韓式料理,鹹甜辣與各種豐富的滋味,依舊是我們最愛的味道;又或者東南亞大大小小的國家,如泰國、馬來西亞、越南等等,飲食文化特色也都非常鮮明迷人。
其中,我也非常喜歡將各種香料發揮得淋漓盡致的印度咖哩,
只是礙於澱粉控制,現在很少吃了。
但最近發現了一間頗受好評的印度餐廳,便偕同樣喜愛印度料理的媽媽一塊去品嘗。
位於南京東路與光復北路交口(一之軒斜對面)的「阿巴得印度廚房」是由印度人經營,
老闆來自南印度,已經在台灣四年了,一口流利中文。
他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從印度帶回當地的香料過來,讓台人能品嘗最道地的印度香。
老闆基本上都在廚房裡忙碌,我一直到最後、客人已經幾乎吃飽離開了,才看到他本人有機會出來露個面。
其他時間,外場都是由一名印度女生負責,中文不太利索,
所以來這邊吃飯還可以順便練英文口說(誤)(點餐明明用指的就可以了)。
清真餐廳不像素食餐廳,可以擅自在招牌上直接掛上”素(蔬)食”兩字,
要取得清真認證,除了不能有豬肉外,各種食材處理也要符合清真程序才可以。
接下來就是這次我們品嘗的菜色介紹。
明明才點了兩份主餐,但我們都吃到快撐死了!! XoX
印度有種飲料稱為”拉西 Lassi”,以優格為底,其實喝起來就跟優格差不多。
芒果拉西是很基本的一款口味,淡淡的甜味香而不膩。
老闆還在裡面加了車前子,增添了QQ的口款,濃郁冰涼的味道配上香辣咖哩非常消暑解膩!
吃印度咖哩強力推薦要配上一杯”芒果拉西”!
這個在印度稱為”Falooda”,主要由玫瑰糖漿、玉米粉絲、牛奶加車前子做成。
老闆再加上杏仁、果乾、水果、冰淇淋,實際上出乎意料地沒有像外表那般死甜,
不過相較芒果拉西還是甜膩許多。
裏頭很特別的是那個”粉絲”。
原本以為應該是像台灣的”粉條”吧,但──並不是,吃起來就像義大利麵的味道(!),
個人是不太習慣,但我媽吃了倒覺得就像粿條,所以可以親身來見證一下。
帕帕餅 (Papad) 也是印度很日常的小吃,
在餐廳常作為類似餐前麵包的角色,或者是家庭裡的零嘴。
用豆類為主的麵粉做成的薄餅,因為還加入了香料,加上烤得酥薄脆香,所以單吃就十分涮嘴。
或者可以沾上一旁隨附的醬汁——以薄荷、香菜、檸檬等食材製成,清爽的滋味特別開胃。
咬起來“帕滋帕滋”就像在吃餅乾,我當天中午本來還嚷著不大餓,結果一吃就停不下來…(掩面)。
吃印度料理怎麼能錯過沾著咖哩的烤餅呢?
有如臉盆大的烤餅,是印度很重要的主食之一。
原名Chapati有拍打之意,意指將未發酵的麵團在手中來回拍打成薄餅,再放置鍋中煎烤。
他們的烤餅比較濕軟、味道比較生一些,而我個人偏好再乾、脆點的口感,
但是撕下一片、狠狠沾上一大匙咖哩依舊是絕配。
印度米和泰國米同樣屬於長型的香米。
我特別喜歡吃這種米,大概是因為他們特殊的香氣與口感嚼勁。
「阿巴得」特地再加入薑黃同煮,淡淡的黃色香米又增添了幾分魅力。
與日式咖哩飯不同,不易軟爛的印度米配上香氣強烈而鮮明的印度咖哩,仍舊能保有米飯本身的嚼勁與味道。
^印度米配上咖哩的誘惑力…
主角總算登場!
所謂馬薩拉(Masala),指的是各種辛香料混合而成的調味料,可甜可鹹,用於不同料理便會有不同名稱,如 Garam masala、Chat masala 等等。
我很喜歡吃羊肉,尤其著迷於中亞、南亞地區對於羊肉的調味料裡方式,他們在處理羊肉菜餚上實在有一套。
只可惜,在台北能吃到道地、好吃的中南亞羊肉料理機會並不多。
但今天「阿巴得」的這道羊肉馬薩拉,算是有解到我的饞!
足有兩根指頭大的羊肉塊卻煮得入味不乾柴、還帶著點嚼勁,半點腥味都無。
咖哩以菠菜為底加入生薑、番茄、洋蔥、香菜等食材熬煮,甫一入口會有微微的辣,
接著是各種香料的濃郁香氣蔓延而開,最後仔細品嚐,可以聞到菠菜那獨特的氣味。
如果同樣有點一道菠菜咖哩+一道紅咖哩,建議紅咖哩後吃。
少了菠菜做緩衝,紅咖哩的味道更為鮮明,無論是辣味或甜味,
也可能是因為融入了牛肉的湯汁,整體帶給味蕾強烈的衝擊,
讓我們都一致大讚這咖哩醬底,又是配印度米又是配烤餅,整碗幾乎被吃得乾乾淨淨。
因為咖哩太過驚艷,都差點忘記提牛肉(笑)。
牛肉與羊肉的表現同樣優秀,軟而不爛、Q彈入味。
別瞧他們咖哩看似小小一碗,其實肉的份量給得還不少,
再加上滿滿的咖哩醬、米飯、烤餅,一個人點一套餐絕對夠你撐!
「阿巴得」距離捷運站不遠,卻又不是在鬧區,平日用餐盒是、假日也不用排隊人擠人!
而若是開車前往,餐廳對面就有停車場。
吃完可以到IKEA或東區晃晃,好不愜意。
——重點是,這裡有很好吃的印度咖哩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