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發前,我此趟行程一直最期待的點,便是雲水謠,福建最有名的土樓群之一。
其實,它原來不叫雲水謠,是因為電影《雲水謠》的拍攝,才被大家廣泛熟知,也因此改名為雲水謠。
當天斷斷續續下著雨,實在是讓人有點無奈——尤其要拿相機拍照很不方便。
但反面來說,可以見識到陰雨朦朧中的土樓與古村,也算是一種收穫。
⚑ 機票
⚑ 上網
- 我常用的是 Aerobile 翔翼通訊 的 eSIM 跟 WiFi 機
- 現在出國我一定都用 eSIM,不二選(讀者享9折!)
- GLOBAL WiFi 專攻日本,專屬連結 享 79 折+免運
- 短期回台、在家工作可選 台灣租借WiFi:專屬連結+獨家優惠碼 85 折
拜國高中歷史課之賜,眾人對於福建的印象就是:土樓。今天,我終於有機會親眼目睹這個代表性建築。
福建有非常多土樓群,大多都是客家人聚落,包括這個「南靖雲水謠」,它同時也是漳州著名的僑鄉,後代遍佈台灣、港澳、馬來西亞等世界各國。
當天因為是週末,觀光人潮起初還是有點多,稍微掃興;但因為整個村落很大,也不至於太擁擠,還是有領略到雲水謠的優美。
先用影片來認識她的美:
+土樓的起承轉合
在參觀之前,我們先來稍微了解一下,土樓這樣特別的建築是如何出現的呢?
- 發展期– 唐宋時期,因北方戰事頻繁,很多中原居民於是南遷避難,其中很大部分到了福建。於是,福建開始出現防禦性強烈的軍事型堡、寨。到了宋元明之間,又因為戰事動亂、沿海地區常受海寇侵襲,這些防禦性質就從軍事堡寨被移到了民居上面,也就出現了“土樓”這樣的建築形式。這個階段的土樓規模較小,沒有石砌牆基,裝飾也很粗糙。
- 成熟期– 進入清民後,由於經濟發展、生態認識提高、人口增長,幾十、幾百的族人聚居一塊,導致居民對住宅的要求更加迫切、更高。於是,土樓規模日趨擴大,更出現了村莊,各種形狀的土樓也應運而生,建築形式更講究、功能多樣化,這個階段,是土樓的成熟期。
- 鼎盛期– 19世紀後期,這時有來自西方的異國文化,中西融合的影響也出現在土樓的形式與裝飾上面。
▲ 土樓前面的雞。“先生,您的帽子歪了。”(設計對白)
+土樓的千嬌百媚(?)
從課本上,只知道土樓是圓的;後來發現,還有方的;現在,才恍然還有巴拉巴拉30多種。
這次在雲水謠,我們只參觀了圓與方的土樓,其他還有像六角形、殿堂式圍樓、五鳳樓、三合院式樓巴拉巴拉。雖然形狀各異,但共通點是對稱鮮明、佈局規整、中軸線鮮明。
而建築材料主要是沙質黏土、杉木跟石料。
- 沙質黏土:是牆面承重的主要部分。以沙質黃土+黏土按一定比例拌成。如果含沙質過多會無法結團,缺乏堅固性;而純黏土雖然容易結團,但乾燥後會裂開,缺乏韌性。
- 杉木:比重比一些松木啦、雜木小得多。彈性好,在地面乾燥的環境中不易腐爛。
- 石料:均為花崗石或青石,是牆基的主要部分,其次是鋪路等等。
在工序上也很有講究:
- 選址:風水要好,依山傍水、避風向陽,還得考慮開墾地距離、耕作是否方便等等。
- 設計:居住功能、防禦性能、對稱機能,面面俱到。
- 施工:從備料、擇時、挖基、砌石基,到夯牆、分層、封頂、裝修,層層要求。
綜上所述,土樓不只單純是民居而已,它從零到一也是有很多眉角的咧。
+和貴樓
首先參觀的是和貴樓,為一方形土樓,是「雲水謠」的著名土樓之一。
而該土樓有所謂的“三奇”:
- 一奇:高度
- 二奇:結構
- 三奇:井水
這三奇都有一些滿有趣的小故事,來跟大家分享一下。
第一奇:福建最高的土樓
和貴樓總共有五層,高21.5公尺,看起來似乎不多,但它卻是所有已知福建土樓裏最高的了。每層有28個房間——因此共有140個房間,不過每個房間都不大,約3、4坪空間而已,各樓層樓梯分佈在四個角落,整體很像學校宿舍的感覺。
南靖雲水謠的土樓目前都還是有居民在住的。所以跨進正門後會感到生氣蓬勃的(當然觀光客不少也有關),各樓走廊屋簷上曬著衣服、竹簍;一樓則幾乎改成了商店,賣茶、小玩意飾品等,做著觀光客的生意。
因為時代變遷,年輕人很多都移往城市、住到現代公寓去了,村子裡就以老年人為多。近年則是因為觀光旅遊盛行,才比較多年輕一輩會留在村里,當解說員。
樓上“規定上”是不能開放的,但人潮就是錢潮,所以其實土樓居民就自己私底下開始了生意,只要付 RMB 5/人,就可以上樓參觀。
▲ 左:居民的衣物/右:土樓的房間
第二奇:建在沼澤地上的房子
按常理判斷,怎麼會有人把房子間在沼澤地上勒?
其實,據說一開始選地建屋的時候,沒有發現這裡是沼澤地。建了一層後,整層樓忽然“咻”地(亂配音),慢慢往地下沉。建屋族人沒法度,只好在底下打了100m3多的樁木,再從頭開始打造和貴樓。沒想到兩百多年來,這座土樓還真的穩穩坐在那邊,風來雨來都毫不動搖,真是神也奇也。
不過,這裡的地板確實是比較軟。如果在土樓正中央那座學堂的小天井,往地上插進鐵線,一口氣可以插進5公尺深,拔出來後可以看見上面有淤泥的痕跡;或者在和貴樓的鵝卵石地面用力跳一下,就可以感覺到地板的搖動,尤其是學堂天井的那塊地,因為長期潮濕,震動特別明顯。
▲ 左下:“那塊”鵝卵石地面,會看到很多人都會在上面跳來跳去的。
第三奇:天堂與地獄的兩口井
和貴樓裡的兩側各有一口水井,中間隔著中央學堂的距離18m,都是地上水井。左邊的井水質清澈乾淨,甚至可以養活幾條紅鯉魚;右邊的井水卻是混濁污穢,完全不能使用。
明明同樣是打通到深層地下水的水井,又在同一塊地方,那為什麼會有這樣天地般的差距呢?關鍵在於造井材料的不同。
左邊的清水井是由水泥建成,縫隙小,所以淺層的骯髒沼澤水不會劉進去;然右邊的濁水井是由小圓石堆砌而成,縫隙較大,噁心的沼澤水就會流進去污染井水了。
大家如果到了和貴樓,可以去比較一下這兩口井。
+雲水謠古道
離開和貴樓,前往雲水謠另一必看土樓——懷遠樓,大約2km,走路正常要半個多小時左右,注意,我說的是“正常”。不像我們一路走走停停、拍照賞景,最後花了近一個半小時才到,簡直了。
這兩座土樓之間是長教古村落,也就是雲水謠古道,電影“雲水謠”取景地也主要就在這段路上。
▲ 情人橋
過了這座橋,踏上鵝卵石鋪成的小路,就算是正式走上雲水謠百年古道了。
在雲水謠裡,有好幾棵百年、甚至千年的老榕樹,枝葉繁茂,一路延展蓋住了半個河道。根據講解員說,從和貴樓為起點,在古道上遇到的第二棵榕樹,是當中最美的一棵(下圖)。是不是最美我不清楚,但走到樹底下,被漫天的枝條包圍時,真的會震懾於它的氣勢。但不同於沖天神木的那種雷霆萬鈞,老榕樹的氣勢是沈穩而包容的,躲在樹蔭中就彷彿被包覆在其羽翼下的那種庇護感。
▲ 榕樹巨大的板根也很奇妙,表面平整光滑地像假的。
接著,來到古村的主要部分,同時也是電影雲水謠的主要取景地。
這部電影當時給我的印象特別深,由徐若瑄跟陳坤主演,故事講的是40年代兩個台灣學生的愛情故事。兩人因家教而相識相戀,卻因為當時台灣局勢動盪,陳坤為了躲避戰亂而輾轉到中國大陸,被迫與徐若瑄分隔兩岸,彼此只能靠分別時的諾言來思念並等待隔著海峽的對方。推薦大家可以去看看,特別是有計畫到雲水謠遊訪的人,看了肯定遊歷時更有感觸。
雖然說是以台灣為背景,但取景地卻正是“南靖雲水謠”,上圖中的那個水車輪旁,便是電影中小倆口約會寫生之處。
同時又可看到,右邊有一棵超級巨無霸榕樹,同時也是雲水謠最大的“兩棵”榕樹。說是兩棵,是因為它是一雌一雄的榕樹剛好生在一起形成的,真的超級超級巨大。
▲ 雌雄並立的兩顆巨大榕樹。
▲ 左上:電影雲水謠中,陳坤的老家。/右下:枇杷樹。
這裡同時也是整個路段中最熱鬧的地方,有一條短短的商業街(下圖),同時也有不少客棧、幾間餐廳。畢竟也是走了不少路,可以在這裡稍微買點零嘴飲料、坐在榕樹底下小歇,補充一下體力,待會還剩一小段路就到懷遠樓了。
+懷遠樓
傍晚五點,我們終於到達懷遠樓(辛苦一直等我們的解說妹妹了 XD)。
剛才的和貴樓為方形土樓,眼前這座懷遠樓則為“雙環”的圓形土樓,也就是圓中有圓,除了現在看到的這面外牆,進樓後還能再看見一個小圓,等等就會帶大家看到了。同時,懷遠樓也是目前建築工藝最精美、保護最好的雙圓形土樓。
「懷遠樓」這個名字有兩層意義:一是因為樓主來自河北懷楊簡氏家族;另一個則是表達對子孫懷有遠大志向的期許。
兩側是一副對聯:”懷以德敦以人籍此修齊遵祖訓,遠而山近而水憑茲靈秀育人文。”
我覺得圓形外觀的土樓比方形更為討喜,可能因為很難得可以見到蓋成這般形狀的建築,像是放在地平面上的巨型玩具。環形的屋簷底下掛滿紅通通的燈籠,彷彿古代女子頭上的珠釵,特別可愛;尤其是傍晚天色暗下來,點上燈籠後的模樣,又是另一更為迷人的風貌。
可能因為其他觀光客已經都離開、也可能因為圓形更完美對稱,踏進懷遠樓大門後,內部的景觀構造帶來的震撼度,更勝方才的和貴樓。一圈圈的弧線沿著樓層環繞而上,從最頂層俯瞰而下,可以將雙環形的景緻盡收眼底。外圓環是家族居住的地方,內環的核心處則是祖堂,同時也是家族年輕子弟唸書的地方——詩禮庭。
祖堂的第一道磚牆大門上寫著”詩禮庭”,兩側的對聯是”詩書教子詒謀遠,禮讓傳家衍慶長 “,再次呼應到“懷遠樓”這個名稱。跨過小天井,來到主體建築”斯是室”,是家族長輩談論政事、年輕小輩寫作業的場所。
▲ 大門到詩禮庭的通道兩邊,有磚牆把大天井隔開。
▲ 祖堂(詩禮庭)。
在靠近大門的走廊兩邊,分別各有一道拱門(下圖),右側門上寫著”玉樹”,左側是”寶田”。因為農耕同時也是家族的重要活動,所以這兩道橫批表達出熱愛並珍惜大自然一田一樹的心態。
▲ 我們一行人在看相機裡拍的照片時,一位土樓裡的住民伯伯也很有興趣地湊在旁邊一起看。而伯伯後面的就是拱門“玉樹”。
大老遠好不容易走了土樓一遭,只進到一樓大堂繞一圈就離開,真的有點可惜。
所以如果情況允許,建議大家真的可以、且應該上樓看看,氛圍完全不同,非常非常值得。
東西南北各有樓梯上去。包括樓梯,整個房子都是木製結構。住過全木製房子的人應該有同感,基本上沒什麼隱私可言,隨便輕輕一個move都會發出吱吱嘎嘎的聲響,就是在這個房間打了個噴嚏、會連帶震動到圓環對面房間那種(大誤)。不過以土樓來說,這點對於安全性來說也是一個優點,有什麼人入侵都無法無聲無息。
三樓以下都還有人居住,所以能逛的只有四樓。每個房間都小小小的,一扇門、對內對外各一扇窗,房內大約不到三、四坪,放張床就幾乎滿了。儘管現在房間已經空空如也,但古老的木頭建築、百年的廊柱、瓦片屋簷,與滴滴答答落下的雨珠,怎麼拍、怎麼都超有fu,所以光這樣也能讓我們一群人玩上一個小時還意猶未盡,被領團的大大三催四催才依依不捨離開呵呵呵呵。
和團員以無敵緩慢、能拖則拖的速度下樓時,遇到一個靠在走廊旁抽菸的大叔。這裡的居民都很和善,看見我們這些遊客一直在土樓中走來走去、拍來拍去也不以為忤,很大方地和我們寒喧起來(領團的大大表示想揍人)。
白天的雲水謠還是讓我覺得嘈雜與商業氣重了些;如果你來到此地,那就別急著趕行程吧,在這邊的客棧住上一晚,再多和這裡的居民交流一點,體會夜晚沒有觀光客、靜謐祥和的雲水謠,想必能發現更多箇中魅力。